杜宇簡介資料(個人簡曆圖片)
人物傳說
原來,這裏麵還有一段神奇而又曲折的故事。包含酸甜苦辣,回味無窮。
傳說,當時的四川,在 三峽一帶尚處淤塞, 四川盆地是一個近乎全封閉的圍嶂。川內又有 岷江、 涪江等大河, 川西雪山過來的大水無處排泄,於是盆地內經常洪水橫流, 巴蜀人民終年掙紮在避水逃難中。杜宇雖然竭盡心力,築堤開堰,又帶領人民上山躲避,但治標不治本,依然不能平息災難,杜宇因此憂心忡忡。
後來,從下遊的湖北地區,來了一個叫 鱉靈的人。他胸懷大誌,膽識過人,才略出眾。 望帝杜宇見了非常高興,於是任命他為相。鱉靈擔任蜀相之後,主持政務,興利除弊,將蜀地治理得更好。此時常年的洪水依然是川內的主要災難。鱉靈經過觀察,決定把 巫山的峽道開鑿清理,讓川內的河流得以順峽穀而出,不再四處泛濫。於是他率領川中健兒,在巫山一帶開鑿石壁。經過數年千辛萬苦的努力,終於將今天的 巫峽開鑿暢通,使得原本淤塞橫流的川內江河,都從巫峽順勢而出,一瀉萬裏,形成奔流不息的滾滾 長江。
鱉靈為了治水,不辭辛勞,廢寢忘食,甚至數年之間不曾回家探望。通過治理水患,他在民眾中也建立了很高的威望。 望帝杜宇見狀,便按照當時的慣例,主動把君主之位 禪讓給了 鱉靈。鱉靈成為蜀地新的君主,號“開明”,又稱為“ 叢帝”。
望帝杜宇禪位之後,退居 西山。昔日統治全蜀的君主,如今成為閑居的老人,自然難免一點點惆悵。誰知道太平日子沒過多久,四鄉竟然傳來了流言,說杜宇把君主之位禪讓給開明,是因為在開明率眾治水期間,杜宇同開明的妻子發生了私通,所以才羞愧讓位的。
流言傳來,望帝杜宇是又氣又急。想不到一番好意竟然落得這樣的誣蔑。那會兒雖然沒啥“封建倫理束縛”,但道德指責的帽子還是很重的。杜宇原本就上了年紀,又在長期的為政中殫精竭慮,損害了健康,受此打擊,很快一病不起,含恨逝去。
他的魂魄不忍離開蜀地人民,於是化身為鳥,晝夜鳴叫,聲音淒切。而川中人民,也沒有忘記他們的君主,把這種鳥叫做“ 杜鵑”,以表達對 望帝杜宇的懷念。杜鵑鳥的別稱很多,如“望帝、望帝魂、杜宇、杜宇魂、杜魄、杜宇魄、蜀王魄、蜀帝魂、古帝魂、蜀鳥、蜀魄、蜀魂、蜀鵑”等,都是源自這個故事。而用“望帝啼鵑”比喻冤魂的悲鳴;“杜鵑啼血、子規啼血”等指杜鵑鳥的哀鳴,並表哀怨、愁思之意,也由此而來。
從現代科學的角度看,杜宇化鳥固然不可信,開明鑿通巫峽也大大超過了當時的生產力水平,因此隻是民間傳說。但蜀地的人民,卻是實實在在的懷念著這兩位給川中人民帶來幸福的先賢。
考究問題
杜宇,是傳說中 古蜀國的帝王,圍繞與杜宇相關的一些問題,前輩學者發表了不少真知灼見筆者讀後獲益匪淺,但對其中的部分觀點卻不敢完全讚 同。因此,擬就所掌握的知識提出一點自己的看法,謬誤,疏漏之處,敬望學界方家指正。
問題一
杜宇與 朱提關係質疑。據西漢 揚雄《蜀王本紀》載:“後有一男子,名杜宇,從天墮,止朱提。有女子名利,自 江源井中出,為杜宇妻。乃自立為蜀王,號曰 望帝。……”。晉常璩《 華陽國誌》中也有相似的記載。憑借這些史料,很多學者推測杜宇出生於朱提,應為朱提人。而筆者卻有不同的意見。因為“從天墮,止朱提”這句話很值得推敲,古籍中類似的記載有很多。如關於商始祖契和周始祖棄等。《史記》雲:“ 殷契,母曰簡狄,有�氏之女,為帝嚳次妃。 三人行浴,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,因孕,生契。”又雲:“周後稷,名棄。其母有邰長女,曰 薑原。薑原為帝嚳 元妃。 薑�出野,見巨人跡,心 忻然說,欲踐之,踐之而身動如孕者,居期而生子。”
推敲
單從字麵上看,是很難理解的,如果經過仔細推敲,我們不難發現,前者反映的商族是以鳥為圖騰的,有崇拜鳥的習俗。而後者說明了棄時代人們還處於母氏族社會時期,人們隻知其母而不知其父。“從天墮,止 朱提”似乎說明了杜宇族應從某高地來到了朱提,突然出現在當地民族的麵前。服飾、生活習慣等又與眾不同。
不僅如此,在南方彝族文獻中“天”或“天上”,有外氏族的意思,彝族文獻《西南彝誌、天地津梁斷》中是這樣記載的:“慕切武十代,慕考乍十代,慕熱糯七代,慕臥恒八代,慕克克布九代,慕齊齊默十一代,在這段期間與天上通婚》。又載:“武傳武世係,傳到額傑武;乍傳乍世係,傳到唄婁乍;糯傳糯世係,傳到額婁糯;……默傳默世係,傳到默阿德。天君傳下令:每天牛三十,每天銅三十,每天帛三十,作為租賦納,後來有一天,天人作阿且,下來把租收……”。此處的天上即有外氏族的意思,天君為外氏族首領,天人是外氏族之人。
對滇東北民族來說,杜宇族就是外氏族,來源於外氏族的杜宇族到達滇東北 ,憑借強大的武力,征服了當地的部落,向北開拓。因此才能夠“時 朱提有梁氏女利遊 江源,宇悅之,納以為妃。”兩個部落結成聯盟,後來部落聯盟在首領杜宇率領下征服蜀地,建立 蜀國。
杜宇族發源於何地?結合考古資料來看,似乎應來自距滇東北較近的 涼山地區,他們的族屬也應為濮族。 杜預《春秋釋例》說:“濮夷無君長總統,各邑落自聚,故稱百濮也。”濮人氏族部落眾多,散居在我國西部,南部等地。濮族是涼山地區最早的土著居民,他們從事農業生產,有首先進的農耕文化,當地彝族稱其為“濮蘇烏烏”。據老彝文經典所載,彝族的祖先最初遷入涼山時,“濮蘇烏烏”早已定居於此。彝族飼養牛羊,而“濮蘇烏烏”種植莊稼,這與《 華陽國誌.蜀誌》中杜宇王蜀後“教民務農”的記載相符合的,佐證杜宇族即為“濮蘇烏烏”中的一支。
杜宇被 鱉靈擊敗後,不得不“退隱 西山。”據陳亮旭先生考證西山即今安 寧河, 小相嶺一帶。正處於古蜀都 樂山之西。關榮華先生進一步提出:“今 涼山黑彝(諾夥)是 古蜀國杜宇部族之後。杜宇部族的一支曾沿 岷江河穀南下川南到 黔西北部和滇東北一帶,再由滇東北進入涼山―這大約是公元前600多年的春秋早期,開 明帝代杜宇之後的事。”從陳、關兩位先生的論證可看出,杜宇部族敗逃的路線正是當年向北拓展,征服蜀地的路線。
問題二
杜宇“教民務農”,但 古蜀國的農業並非是從杜宇時代才開始的。結合考古資料來看,可知早在 新石器時代晚期, 成都平原已開始了農耕生產。到杜宇取代魚鳧王的時候,古蜀國的農業已發展到相當可觀的規模。從出土的考古材料看,在1998年和1999年度,中日聯合考古調查隊對四川 都江堰市芒城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,在遺址晚期的灰坑中發現了水稻矽酸體。在 廣漢 三星堆遺址的紅燒土塊中也發現有大量稻草的遺跡。說明成都平原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開始了 水稻栽培。
推敲
在 三星堆遺址的考古發掘中還曾出土過大量的酒器,如:�、杯、觚、勺、尖底盞等,種類較多,釀酒需要有豐富的穀物,大量酒器的發掘出土充分反映了 古蜀國農業生產的富餘。杜宇“教民務農”證明杜宇(族)掌握的農業生產技術要高於蜀地,杜宇王蜀後,倡導農業,事農興蜀,進一步推進了蜀國社會的發展。使之成為國力昌盛繁榮,農業興旺發達,人民安居樂業,《 華陽國誌.蜀誌》記:“以褒斜為前門,熊耳、 靈關為後戶,玉壘、峨眉為城郭,江、潛、綿、洛為池澤,以 汶山為畜牧,南中為園苑”的泱泱大國,展現出徇麗多彩的文明情景。
問題三
在實際生活中,杜宇族也不是崇拜 杜鵑的部族。魚鳧,此三代各數百歲”。又雲“ 望帝積百餘歲”。無論是“百餘歲”或是“數百歲”都不可能是幾代蜀王真實的年壽,隻能是他們的王朝統治蜀地的時間。也證明“柏灌”、“魚鳧”,“杜宇”並非真人帝王的稱號,皆應為祖神的尊號。在傳說中杜宇族的祖神的表象是杜鵑。但在史籍中找不到杜宇族崇拜杜鵑的明文記載,在《 華陽國誌》中僅說,杜宇稱帝後,“更名蒲卑”,據專家考證”蒲卑“為魚鷹的一種,同於“魚鳧”一類,“蒲卑”與杜鵑相去甚遠。
推敲
按《說文ⷤ裀說:“……蜀王淫其相妻,慚,亡去為子規鳥,故 蜀人聞子規鳴。皆起曰,是 望帝也。”《四川通誌》卷201說:“望帝自逃之後,欲複位不得,死化為 杜鵑。”這有力地反證了杜宇在位時並沒有自稱為杜鵑。而是在失權喪國,“升 西山隱焉”死後才被人追稱為“杜鵑”的。蜀人之所以把先主杜宇幻化為 杜鵑鳥,是因為杜鵑和農業生產有關,眾所周知,杜鵑,又名 布穀鳥,是農林益鳥。師曠《禽經》雲:“杜鵑出蜀中,春暮即鳴,田家候之,以興農事。”杜宇掌政時期,傳播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,營造了 古蜀國農耕文明,後人容易把杜鵑和杜宇聯係。其次,杜鵑鳥的吟唱則有“四音一節”的旋律,其聲淒厲動人哀思,正如李白《 宣城見杜鵑花》詩雲:“蜀國曾聞子規鳥,宣城還見杜鵑花。一叫一回腸一斷, 三春三月憶三巴。”在杜宇死後,蜀民同情失敗者,為表達對杜宇的追思,將其幻化為了 杜鵑。 望帝化為杜鵑鳥,也成為蜀人世代相傳的神話故事。
人物生平
相傳 望帝是古代 蜀國(即今四川一帶)的開國君主,名叫杜宇。他發展生產,帶領蜀地人民走出了茹毛飲血的蠻荒時代,讓蜀地綻開文明之 花,因此得到人民的愛戴。
很多古書記載到這裏開始含糊起來。似乎杜宇在隱居之後,又莫名其妙地悲憤起來,以至於含冤而死,死後靈魂不滅,化作 杜鵑,哀聲啼叫。
建立國家
在杜宇之前,統治古蜀的是魚鳧一族,據史書記載,魚鳧有一天前往湔山(今四川灌縣境內)打獵,但卻在那時突然“仙去”。亦有認為周代早期位於 渭水上遊的(弓魚)國即是魚鳧族人後裔。
魚鳧死後, 揚雄《蜀王本紀》記載杜宇從天降至 朱提(今雲南省昭通市),一名名叫“利”的女子,也從 江源(今四川省崇州市)的井中冒出,杜宇在娶利為妻後,便在蜀地稱王,填補了在魚鳧去世後,蜀地突然缺少的統治者空位。但《 華陽國誌》的記載卻正好與之相反,謂杜宇為蜀王,女子梁利從朱提遷來,二人聯姻。杜宇建國後,除將國都定在郫(今四川省郫縣)外,尚把 瞿上(今四川省 雙流縣)定為別都,以有效管理其他地區 。
開辟疆土
杜宇在建國後,認為自己的成就會比蠶叢、柏灌與魚鳧這三個在此建國的君主來的高,因此,他積極的開疆擴土,使得國土領域向東可達嘉陵江、向西可至今蘆山、天全一帶、向北可到漢中、向南可抵今天的青神縣。此外,他還把領土中的汶山建設成牧場、今天的四川省宜賓市、雲南省、貴州省一帶變成花園。
外交表現
在杜宇統治蜀地的同時,他和當時位處中原的周朝也有往來,並獻上許多貴重禮物,以和周朝交好。
禪讓隱居
杜宇雖擅長於農耕,但對於治理洪水並無辦法,因此,在他一百多歲時,命當時的宰相 鱉靈,治理 岷江的洪水,而在鱉靈治理洪水的期間,杜宇趁隙與鱉靈的妻子私通(另有一說,杜宇並未與其妻私通),杜宇後來在於心有愧、認為自己的德行不如鱉靈的情況下,將王位禪讓給他,隱居於 岷山,傳說其死後,每逢農曆三月,便化為 杜鵑,以叫聲催促蜀人趁農時播種。
亦有說法,稱杜宇其實際上是被鱉靈推翻後逃亡,因複位不成,怨魂化為杜鵑。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